作者:西柏坡培训基地吕老师
西柏坡,作为中国共产党从农村走向城市、从革命转向建设的重要转折地,承载着“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历史记忆。这片红色热土不仅是党史的见证者,更是新时代党员干部汲取精神力量、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教育基地。近年来,西柏坡党建培训通过多元化的实践探索,将历史资源转化为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为新时代党建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近年来,西柏坡党建培训以“理论+实践”为核心,构建了多维度、系统化的教育体系。通过“课堂+基地”模式,将历史场景转化为沉浸式课堂。例如,北京某大学师生通过西柏坡纪念馆现场学习、观看《梦回西柏坡》实景演出,让学员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年代的抉择与担当。培训还采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红歌对唱等形式增强吸引力。广东某学院党支部在“重走长征路”活动中,以徒步和红歌传唱的方式激发学员的使命感,将红色旋律融入党性教育。此外,通过建立需求调研、集中轮训、考核评估等机制,确保培训的规范性和实效性。例如,陕西某公司通过“标准化、规范化、实效化”的“三化”建设,将党建培训与业务考核深度结合,形成长效闭环管理。
西柏坡党建培训的实践路径突出“体验式”与“参与感”。在中共中央旧址、中央军委作战室等场景中,学员通过实物展陈和讲解,感悟革命领袖“一张地图定乾坤”的战略思维。广东某学院党支部通过“重走赶考路”、与村民联欢等活动,将党史学习与乡村振兴实践结合,深化对“两个务必”的现实理解。学员排演歌剧《长征》、开展红色故事分享会,以艺术形式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教育的感染力。这些实践不仅让党员干部提升了政治素养,更将西柏坡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内生动力。例如,北京某大学学员在调研后表示,要将“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融入日常管理。
西柏坡党建培训的成效表明,红色基因的传承需要历史与现实的深度对话。未来,需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的多维价值,结合数字化手段创新教育形式,同时强化成果转化机制,推动红色基因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实践应用,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