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课程咨询:18931102903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 主页 > 学习园地 >

从西柏坡看党的群众路线与廉政根基

2025-07-11  点击:

20250711160930171.jpg

西柏坡,这座浸润着红色基因的冀北山村,不仅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里程碑,更凝结着党关于群众路线与廉政建设的深刻智慧。如今,这些宝贵精神财富通过西柏坡党校教育的系统课程与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的实景教学,持续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注入动力。

西柏坡时期,党以土地改革为纽带,构建起与群众血脉相连的坚固桥梁。1947 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西柏坡周边落地生根,数万农民手持“土地证”迎来属于自己的土地。平山县下盘松村贫农李顺达分得 7 亩良田后,连夜写下“翻身不忘共产党”的标语;赞皇县农民组成的“万人运输队”,冒着炮火将300万斤粮食送往前线。据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史料记载,仅1948年石家庄战役期间,周边群众就支援门板12万块、担架2万副,这种“最后一粒米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的赤诚,正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生动写照。西柏坡党校教育中常以这些案例阐明:群众路线不是抽象概念,而是解决群众最迫切需求的实践行动。

廉政建设是西柏坡时期党保持战斗力的关键密码。面对即将执掌全国政权的考验,党中央在西柏坡立下“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等六条规定。工作人员用废报纸糊窗户,领导人与群众同吃“小米饭、南瓜汤”,这种清正廉洁的作风形成强大凝聚力。反观历史,闯王李自成入京后,将领们腐化堕落,短短42天便丧失政权;国民党政权后期,“四大家族”巧取豪夺,最终被人民唾弃。西柏坡党校教育通过这类对比教学,深刻揭示:腐败是侵蚀政权的毒瘤,而廉洁是赢得民心的基石。

新时代传承西柏坡精神,需将群众路线与廉政建设融入治国理政实践。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的 “两个务必” 专题展,以互动体验让学员感受 “赶考” 初心;西柏坡党校教育开设的案例课程,通过剖析脱贫攻坚中的群众工作法、反腐大案中的深刻教训,引导党员干部坚守 “以人民为中心” 的立场。唯有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以 “零容忍” 态度惩治腐败,才能让党的执政根基如西柏坡的松柏般常青。


Copyright © 备案号: 冀ICP备17009669号-5 公安部备案号:1301080200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