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弼时在西柏坡纪念馆保存的欧米茄牌怀表,是他于莫斯科购买,作为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负责人的纪念。1940年2月,他带着这块怀表回到延安,参与中共中央的决策,成为毛泽东的得力助手。
“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日前,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明确提出改革创新主渠道教学、善用社会大课堂、搭建大资源平台、构建大师资体系、拓展工作格局等举措,为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开好“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近日,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都发生了很大转变,这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无疑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各大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开设思想政治课程的文化教学,加强对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今年3月23日,是党中央离开西柏坡、“进京赶考”73周年纪念日。回顾峥嵘岁月,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掀起了土地改革风暴;指挥了具有战略意义的三大战役,决定了中国革命的胜局;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论断,绘制了新中国的蓝图。西柏坡精神诞生于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特殊时期,是中国共产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8月18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要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建设全国高校思政课教研系
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观摩思政课智慧教室现场教学,并对思政课建设提出明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