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淬炼党性修养,近日,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党委组织教职工党员代表,奔赴革命圣地——西柏坡,在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了一场以“重温赶考初心,砥砺过硬作风”为主题的深度西柏坡党员红色教育培训活动。本次学习旨在通过沉浸式、场景化的党性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弘扬西柏坡精神,永葆“赶考”的清醒与坚定,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红色动力。
身临其境,感悟“两个务必”的时代强音
西柏坡,这个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小村庄,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地方。学员们首先参观了中共中央旧址大院,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简朴的旧居、狭小的作战室,无不生动诠释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在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前,全体学员庄严肃立,重温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穿越时空的谆谆告诫,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脉相承,深深叩击着每一位学员的心灵。大家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以史为鉴,聆听“一份电报”的作风启示
本次西柏坡干部培训特别注重从历史细节中汲取精神养分。在专题教学环节,教员动情地讲述了一个红色小故事:1948年秋,辽沈战役激战正酣,一份前线战报被送至西柏坡。由于时间紧迫,报文写在了一张便条上,字迹略显潦草。收报员认为这不符合文书规范,准备退回要求重写。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杨尚昆同志得知后,严肃地说:“前线将士在流血牺牲,我们怎么能因为格式问题耽误一分钟?内容准确才是第一位的!”他当即批示“速译速送”,确保了指挥畅通。
这个小故事虽小,却寓意深远。它深刻反映了西柏坡时期我们党高效务实、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学员们围绕这个故事展开热烈讨论,一致认为,这正是不折不扣执行群众路线、注重工作实效的生动体现。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在规划与设计关乎民生的城市蓝图时,更应摒弃一切形式主义,将效率和实效放在首位,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学思践悟,凝聚城市设计的初心使命
在交流研讨中,学员们结合学院实际和自身专业,畅谈学习体会。大家认为,西柏坡精神不仅是克敌制胜的法宝,更是进行新时代伟大斗争、建设美好城市的强大思想武器。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切身福祉,尤其需要发扬西柏坡时期那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精神,以及严守纪律、谦虚谨慎的求实作风。有党员教师感慨:“这次学习让我更加明确,我们的设计图纸不仅是技术文件,更承载着社会责任和为民情怀。必须坚决抵制追求排场、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将资源用在刀刃上,设计出更多集约、高效、人性化的优秀作品。”
学院党委书记在总结发言中强调,此次西柏坡之行是一次深刻的灵魂洗礼和党性锤炼。全体党员干部要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行动:一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营造学院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二要将西柏坡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赶考”的心态投身于“双一流”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三要立足专业特色,在设计研究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描绘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新画卷贡献武大智慧与力量。
此次西柏坡党员红色教育培训,主题鲜明、内容扎实、效果显著。学员们纷纷表示,返回工作岗位后,定将西柏坡的“赶考”精神作为宝贵财富,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坚守使命、担当使命,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和过硬的作风,奋力书写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