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课程咨询:18931102903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 主页 > 学习园地 >

传承西柏坡精神 锻造新时代医疗"赶考"先锋队

2025-05-20  点击:

西柏坡大思政红色教育基地.jpg

某市第一人民医院委员会102名党员分两批走进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开展"走好新时代赶考路"专题培训。通过4天沉浸式学习,学员们沿着"西柏坡-正定-雄安"红色教育轴线,在历史与现实的时空对话中淬炼党性,为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一、立规矩之地:纪律建设铸就精神丰碑

在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的军委作战室里,斑驳的木质桌椅见证着"一不发枪、二不发粮、三不发人,只靠电报指挥战役"的治军智慧。专题讲座《西柏坡:立规矩的地方》通过"六条规矩"的诞生故事,揭示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向执政党的纪律自觉——1948年,毛泽东同志在此亲自拟定《关于建立报告制度》,要求"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历史镜鉴。参训党员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重温"两个务必"的铿锵誓言,通过"马背上的纪委"等红色故事,深刻体悟纪律建设是党永葆生机的生命线。

二、初心溯源之旅:红色热土孕育思想之光

正定塔元庄村的现场微课堂,讲述了青年习近平"半城郊型"经济发展思路的实践故事。1983年,刚任县委书记的习近平骑着自行车走访全县25个公社,发现农民人均收入仅148元后,当即推动发展"里外结合"的城郊经济,用"人才九条"打破体制壁垒。这段"把百姓事当自己事"的基层岁月,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实践源头。在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学员们从"水上神兵"芦苇荡歼敌的抗战传奇中,读懂"人民战争"的深刻内涵;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则展现新时代"一张蓝图干到底"的治国智慧,形成历史与现实的强烈共鸣。

三、文化铸魂工程:燕赵文脉滋养党性修养

河北省博物院的"慷慨悲歌——燕赵历史文化展"呈现了从战国荆轲刺秦到狼牙山五壮士的精神谱系。特别设置的"红色医药"展区,展示了白求恩"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援华事迹和马背上的"流动医院"故事,让医疗工作者深刻认识到"人民健康"始终是党的初心使命。在高平村"太行山上的小延安"教学点,82岁的老党员李奶奶动情讲述:"1942年日军扫荡时,乡亲们用生命掩护八路军伤员,家家户户都是'堡垒户'"这种军民鱼水情,成为新时代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精神坐标。

四、新时代答卷:红色动能转化服务效能

结业仪式上,参训党员将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的学习成果转化为102"党建+医疗"实践方案。内科党支部书记王医生借鉴"九月会议"民主议事传统,提出"患者满意度听证会"制度;行政党支部则参照"六条规定"制定《医疗微权力防控清单》,把"药品耗材采购""职称评审"等关键环节纳入阳光监管。正如西柏坡纪念馆广场上镌刻的"赶考永远在路上",这支医疗先锋队正以"两个务必"的清醒和"人民至上"的信念,在健康中国建设的新征程上书写优异答卷。

西柏坡大思政红色教育基地刘老师

Copyright © 备案号: 冀ICP备17009669号-5 公安部备案号:1301080200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