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课程咨询:18931102903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 主页 > 学习园地 >

青年干部在西柏坡精神洗礼中 挺膺担当奋进有为

2025-09-20  点击:

西柏坡思政教育基地,西柏坡青年干部培训

  在西柏坡——这个位于太行东麓、滹沱河畔的小山村,中国共产党人曾书写了中国革命的宏伟篇章,铸就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如今,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正成为新时代青年干部汲取精神力量、淬炼党性修养的重要阵地。通过参加西柏坡青年干部培训,广大青年干部得以重温革命历史,坚定理想信念,厚植为民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真正做到不负时代,不负华年。

  西柏坡精神:理想信念的灯塔

  1948年,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这句话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转折关头始终保持的清醒头脑和坚定信念。今天,当青年干部走进西柏坡思政教育基地,无不为老一辈革命家坚定的理想信念所震撼。

  据史料记载,中央机关刚到西柏坡时,办公条件极其简陋。军委作战室不足百米,仅有一部电话、两张地图、三张桌子,却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工作人员铅笔用到手捏不住才肯换新,电报纸反复使用四次才丢弃。在这种艰苦条件下,革命前辈们依然保持了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必胜信念。

  这种精神对于当今青年干部而言,具有极为深刻的教育意义。面对新时代新征程上的风险挑战,青年干部更需要从西柏坡精神中汲取力量,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人民至上:为民情怀的力量源泉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联系,形成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优良传统。西柏坡红色教育通过真实的历史故事,让青年干部深刻体会到“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有一个鲜为人知却感人至深的故事:1948年春夏之交,西柏坡一带发生严重春荒。当地村民尽管自己食不果腹,仍然将节省下来的粮食送给中央机关。毛泽东同志得知后立即指示:“一定要把粮食送还给老乡,我们不能让老百姓饿着肚子支援我们。”与此同时,中央机关发起节约运动,每位同志每天节约一两粮,支援周边群众渡过难关。

  这种军民鱼水情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通过西柏坡青年干部培训,新时代青年干部能够深刻认识到,只有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真正做到厚植为民情怀,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进取品格:奋斗姿态的生动诠释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具创新精神的时期之一。面对建设新中国的历史任务,党中央在西柏坡积极探索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问题,提出了系列重要战略思想。这种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品格,为当代青年干部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据记载,1948年九月会议期间,与会代表白天开会,晚上整理材料,常常工作到深夜。周恩来同志曾连续工作五天五夜,困极了就在办公桌上小憩片刻,醒来继续工作。这种拼搏精神保证了党中央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高效运转,为夺取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时代的青年干部应当传承这种涵养进取品格的精神,在各自岗位上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勇于面对挑战,善于开拓创新,以实际行动彰显新时代青年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不负时代:西柏坡精神的当代价值

  今日之中国,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青年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更需要从西柏坡精神中汲取前进动力。西柏坡思政教育基地通过沉浸式、体验式教学,让青年干部在历史与现实对话中思考如何不负时代,不负华年。

  参加培训的青年干部们踏上这片红色土地,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庄严宣誓,在领袖故居前凝神思考,在纪念馆中驻足感悟。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让西柏坡精神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

  西柏坡精神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不能变,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不能变,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不能变。新时代青年干部应当将西柏坡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

  走进西柏坡,感受红色脉动;走出西柏坡,践行初心使命。西柏坡红色教育正以其独特的历史厚重感和时代感染力,激励着一批又一批青年干部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陈老师)

Copyright © 备案号: 冀ICP备17009669号-5 公安部备案号:1301080200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