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课程咨询:18931102903

培训动态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 主页 > 培训动态 >

在西柏坡寻找新时代交通建设的红色密码

2025-07-28  点击:

图片4.jpg

当40余名中国交建党员干部踏上西柏坡这片红色热土,他们带着三个亟待破解的行业命题:如何让交通基础设施更好服务乡村振兴?如何在超级工程建设中传承群众路线?怎样将"两个务必"转化为工程品质提升的内生动力?为期三天的西柏坡党性教育培训给出了生动答案。

一、历史现场中的工程哲学课

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的军委作战室旧址,学员们发现1948年手绘的作战地图与当代BIM三维建模竟有惊人相似:两者都强调"全局视野"与"细节把控"的辩证统一。"这启示我们,既要像指挥三大战役般统筹重大交通项目,又要像支前运输般精细服务民生需求。"某大区总工在研讨笔记中写道。

二、地道战智慧赋能现代施工

冉庄地道战遗址的"四防体系"(防水、防毒、防火、防破坏)引发热烈讨论。学员们将这种"模块化+适应性"设计思维与装配式桥梁施工技术结合,提出"智慧工地安防系统升级方案"。来自海外事业部的学员特别关注地道战中的"信息传递系统",认为可借鉴其"安全、高效、隐蔽"特点优化跨国项目通讯机制。

三、塔元庄模式的交通延伸

正定塔元庄"道路硬化+产业导入"的乡村振兴路径,与中国交建参与的"四好农村路"建设形成深度共鸣。培训期间完成的《交通基础设施与县域经济协同发展案例集》,收录了17个将道路建设与特色种植、电商物流结合的创新模式,其中5个已纳入集团"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库。

四、赶考精神的工程化表达

结业仪式上发布的《新时代交通建设者行为准则》创造性转化西柏坡精神:

"两个务必"工程版:务必保持"毫米级精度",务必守住"零事故底线"

群众路线施工法:建立"工地开放日""材料溯源公示"等12项制度

创新驱动考核体系:设置"技术攻坚红黑榜",实行"揭榜挂帅"机制

本次培训形成的"红色基因转化清单"显示,参训干部已推动多项优化设计方案,其中"支前运输"理念催生的"建材共享平台"年均可减少运输碳排放1.5万吨。正如集团党委书记在总结时所言:"我们修的不仅是路桥,更是通向共同富裕的民心工程"。


Copyright © 备案号: 冀ICP备17009669号-5 公安部备案号:1301080200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