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一支来自出版传媒行业的队伍已集结完毕。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地方——西柏坡。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党员们举起右拳,誓言铿锵:“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这堂浸润于历史场域的特殊党课,正是他们在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深度学习的开端。
一、 旧址寻根:触摸历史,感悟“两个务必”千钧之力
步入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核心区域,时光仿佛倒流:
土屋方桌见乾坤: 在中共中央旧址群,斑驳的桌椅、简陋的作战室,无声讲述着“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传奇。一位资深编辑驻足良久,感慨道:“在这样的条件下诞生决定中国命运的文件,对‘内容为王’的我们,是震撼教育。”
纪念馆里忆峥嵘: 丰富的文物史料、生动的历史场景,将“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壮阔画卷徐徐展开。一份份泛黄的手稿、电文,让出版人深刻理解文字承载思想、传播真理的千钧力量。
“两个务必”照前路: 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重温“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著名论断,成为此行最深刻的精神烙印。
出版传媒作为党的意识形态重要阵地,亲历革命圣地,是对初心的叩问,更是对使命的再确认——唯有永葆清醒与奋进,方能不负时代所托。
二、 沉浸深学:红色精神赋能新时代出版使命
西柏坡红色教育绝非简单的参观,更是一场触及灵魂的深度研讨:
专题党课强筋骨: 基地专家带来《西柏坡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主题报告,深刻阐释“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进取精神和“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学员们结合行业特性,热议如何在主题出版、精品创作中传承这种精神内核。
情境体验淬党性: 模拟“重走赶考路”、沉浸式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在西柏坡的艰苦岁月。一位青年编辑在体验后分享:“比物质匮乏更触动我的,是革命先辈强大的精神定力。这提醒我,在纷繁信息中更要坚守出版人的文化定力与价值判断。”
小组碰撞谋发展: 围绕“西柏坡精神如何引领出版融合创新”展开激烈讨论。共识逐渐清晰:发扬“赶考”精神,积极拥抱媒体融合挑战;坚持“人民至上”,策划更多满足群众精神需求的优秀作品;强化“自我革命”意识,持续提升内容质量与传播效能。
出版传媒人在这里汲取的,是精神动力,更是面向未来的方法论——以“赶考”的清醒与坚定,答好新时代出版答卷。
三、 砥砺前行:熔铸红色基因,书写出版新篇
西柏坡归来,思想的激荡正转化为前行的力量:
“敬畏之心”更坚定: 深刻认识到手中笔杆、键盘的责任重大,对内容导向的把控、对历史文化的敬畏感显著增强。
“赶考之志”更昂扬: 面对媒体深度融合的挑战,团队展现出更强的闯劲和韧劲,积极谋划精品出版项目与融合传播新路径。
“奋斗之姿”更自觉: 西柏坡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着全员,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力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凡价值。
“每一次对历史的回望,都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公司总编室主任在总结时动情地说,“西柏坡红色教育让我们深刻明白,‘赶考’永远在路上。作为新时代出版人,我们将把‘两个务必’融入血脉,用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为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贡献文化力量!”
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官网 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