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松柏苍翠,红旗招展。近日,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教育学院党员干部一行赴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作风能力提升专题培训,通过"西柏坡-雄安新区(白洋淀)-正定"的特色教学线路,完成了一场深刻的思政教育与精神洗礼。
西柏坡:重温"赶考"初心 筑牢信仰之基
在西柏坡纪念馆广场,全体学员面向五大书记铜像庄严列队。人工智能教育学部的李教授注意到,毛主席铜像的目光深邃而坚定,仿佛仍在凝视着这片土地上的沧桑巨变。"我忽然意识到,我们正在经历的人工智能教育革命,何尝不是新时代的'赶考'?"他在笔记本上郑重写下这句话。
在中共中央旧址狭小的土坯房里,看到毛泽东同志用过的旧书桌、周恩来同志卧室兼办公室的简陋陈设,教育学院的张院长深受触动:"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他们却指挥了三大战役,奠定了新中国的基础。今天我们办公条件优越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不能丢。"
专题教学环节,西柏坡思政教育专家讲述了"两个务必"的深刻内涵。在小组讨论中,从事教育技术研究的王教授感慨:"西柏坡精神告诉我们,无论技术如何变革,教育的初心不能变——就是要为人民服务,为党和国家培养栋梁之材。"
雄安新区:感受时代脉搏 启迪教育创新
教学第二站来到"未来之城"雄安新区。在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学员们亲身体验了无人驾驶汽车、智能路灯等科技创新成果。人工智能教育学部的刘教授站在规划展馆的巨大沙盘前久久驻足:"雄安的规划展现了中国智慧,这给我们很大启示——教育也需要这样的前瞻性布局,特别是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白洋淀上,芦苇荡中穿梭的木船让学员们仿佛看到了雁翎队员矫健的身影。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在船上现场教学:"革命战争年代,白洋淀人民用智慧和勇气保卫家园;今天,我们要用同样的精神推动教育变革,特别是要思考如何将红色基因融入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
正定探访:追寻为民初心 强化使命担当
在正定古城,学员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足迹,参观塔元庄村村容村貌,了解新农村建设成就。看到村里现代化的学校和完善的教育设施,从事教育政策研究的陈教授深有感触:"从西柏坡到正定,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为民情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结业仪式上,每位学员都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毕业证"——印有西柏坡纪念馆图案的纪念册。人工智能教育学部的年轻党员小赵在扉页上写道:"这次培训让我明白了,技术再先进也不能代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教育者的榜样力量。未来的智能教育,必须是更有温度的教育。"
通过此次培训,学员们不仅深化了对西柏坡精神的理解,更将红色基因内化为推动教育创新的强大动力。大家一致表示,要将"两个务必"的赶考精神融入日常工作,以更加优良的作风和过硬的本领,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答好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考卷"。
据悉,本次培训是华中师范大学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的沉浸式学习,实现了党性锤炼与业务提升的有机统一,为培养新时代"人工智能+教育"复合型干部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西柏坡红色教育实践基地 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