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优良作风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传家宝,新时代新征程,更需要我们从小处入手、从细处着力、从严处要求,让作风建设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传承的“赶考”精神,正是我们加强作风建设的宝贵营养。
小处见责:于细微处显担当
作风建设无小事,一言一行见真章。小处见责,体现的是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和对群众的深厚感情。
在西柏坡时期,党的领导人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展现了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有这样一个真实故事:1948年秋,中央机关在西柏坡召开一次重要会议,会场布置简单朴素。会议开始前,周恩来总理亲自检查会场,发现一条标语贴歪了,他立即要求重新贴正。身边工作人员觉得这只是小事,周总理却严肃地说:“小事不注重,大事难做成。我们共产党人最讲认真。”
这种对小事一丝不苟的态度,正是西柏坡红色培训中强调的“认真”精神。当今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也应当从会风文风、言行举止、服务态度等小事抓起,做到小事不敷衍、细节不马虎。
细处见真:于精细中求实效
作风建设的生命力在于精细。细处见真,要求我们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在服务中细致入微。
西柏坡党员红色教育中传承的“两个务必”精神——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正是对细致作风的最好诠释。当时中央机关办公条件简陋,但各项工作井然有序,文件传递准确及时,决策落实细致到位。这种精细作风,保证了党中央在艰苦环境下依然能够高效指挥全国革命斗争。
新时代作风建设,更需要发扬这种精细精神。无论是制定政策还是服务群众,都应当深入调研、周密考虑、细致落实,避免大而化之、笼统模糊,以精细化管理提升工作实效。
严处见效:于严格中固根本
严是爱,松是害。作风建设必须坚持严的标准、严的要求、严的纪律。
西柏坡时期,党中央高度重视纪律建设,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有史料记载,1948年,一位干部因私下接受老乡馈赠的几斤小米而被严肃处理。这件事看似不大,但党中央认为这是脱离群众、违反纪律的表现,必须严肃处理以儆效尤。这种严格要求,维护了党的纯洁性和战斗力,为夺取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天,西柏坡红色培训仍然传承着这种严格要求的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坚持严字当头,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只有从严处要求,才能真正取得实效,赢得群众信任。
传承西柏坡精神,深化作风建设
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所传承的“赶考”精神,为我们加强作风建设提供了丰富滋养。参加西柏坡红色培训,重温革命历史,有助于党员干部深刻领会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小处见责是基础,决定作风建设的起点高低;细处见真是关键,影响作风建设的深度广度;严处见效是保障,关系作风建设的持久成效。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成有机整体。
当前,我们要以西柏坡党员红色教育为契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从严要求做起,让好作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作风建设非一日之功,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我们从西柏坡精神中汲取力量,以“小处见责、细处见真、严处见效”的实际行动,交出新时代作风建设的优异答卷!
(作者: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