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课程咨询:18931102903

培训动态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 主页 > 培训动态 >

哈工大人文学部西柏坡实践培训谱写新时代思政教育华章

2025-10-09  点击:

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西柏坡红色教育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红色基因的传承与思政教育的深化,成为高校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社科部组织骨干教师与实践团队,奔赴革命圣地西柏坡,依托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开展了一场以“传承西柏坡精神 走好新时代赶考路”为主题的实践培训活动。本次活动以沉浸式学习为核心,通过西柏坡红色教育的深度浸润,不仅锤炼了学员的党性修养,更激发了人文社科领域教育者的使命担当,为哈工大“双一流”建设注入了磅礴精神动力。

  一、初临圣地:心理触动与历史回响

  当学员们踏上西柏坡的土地,一种庄严肃穆的情感悄然涌动。一位青年教师坦言:“站在中共中央旧址前,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进京赶考’的誓言犹在耳畔。”这种心理细节的刻画,正是西柏坡红色教育的独特魅力:它以实物、场景和故事,瞬间拉近学员与历史的距离,唤起对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由衷敬佩。在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的精心组织下,学员们通过参观纪念馆、旧居遗址,目睹简陋的桌椅、泛黄的电文稿,内心深受震撼。一名社会学系教授感叹:“从土坯房到新中国,这里蕴藏的不仅是历史,更是一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密码。”

  二、沉浸教学:西柏坡思政教育的创新实践

  本次培训深度融合西柏坡思政教育的核心理念,以“理论讲授+现场体验+研讨互动”三位一体模式展开。在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的专题课上,讲师以“两个务必”精神为主线,结合当前国际形势与高校育人使命,引导学员思考如何将西柏坡精神融入人文社科教学。一位法学骨干教师分享道:“‘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这句话对今天的高等教育同样振聋发聩。我们需以史为鉴,在学术研究中坚守初心。”

  实践中,学员们重走“赶考路”,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集体宣誓,铿锵誓言中饱含对教育事业的忠诚。这种情感共鸣,正是西柏坡红色教育的关键——它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灵魂洗礼。一名学员在日记中写道:“触摸着当年的桌椅,我仿佛与先辈们对话。作为人文社科工作者,我们更应成为新时代‘赶考精神’的传播者。”

  三、心理蜕变:从历史感悟到行动自觉

  培训过程中,学员们的心理细节变化尤为显著。初期,许多人带着“学习任务”的客观心态;随着活动深入,逐渐升华为“主动践行”的内驱力。在小组讨论中,一位哲学系副教授反思:“西柏坡的‘一盘棋’思想让我意识到,人文社科研究需打破学科壁垒,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这种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凸显了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设计的科学性——它通过情感共鸣催化思想升华,再引导至实践行动。

  结业仪式上,学员们纷纷表示,要将西柏坡精神化为“哈工大方案”:在课程思政中嵌入红色叙事,用“小米加步枪”的奋斗故事激励学生;在科研中发扬“敢于破局”的创新勇气,推动人文社科与理工科交叉融合。

  四、红色基因赋能人文社科发展

  本次实践培训不仅是哈工大人文学部深化思政教育的重要举措,更是对西柏坡红色教育时代价值的生动诠释。它证明:红色资源是高校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宝贵财富。通过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的专业化平台,学员们强化了“人民至上”的立场,夯实了“实事求是”的学术品格,为人文社科研究注入了历史厚度与实践温度。

  正如学部负责人总结:“西柏坡之行是一次寻根之旅,更是一场思想淬火。我们要将‘赶考’精神融入学科建设,培养心怀‘国之大者’的时代新人。”

  结语

  以西柏坡为起点,哈工大人文学部的骨干教师们正将红色基因转化为育人动能。这场实践培训的成功开展,标志着西柏坡思政教育在高校领域的创新拓展,也为全国人文社科教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哈工大样本”。未来,学部将继续深化与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的合作,让红色火种在冰城沃土上生生不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人文智慧与力量。

  (作者:陈老师)

Copyright © 备案号: 冀ICP备17009669号-5 公安部备案号:1301080200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