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精神溯源:从西柏坡到李家庄的统战基因
西柏坡作为“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革命圣地,其孕育的“两个务必”精神与“赶考”意识,始终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永恒命题。这片土地不仅见证了三大战役的运筹帷幄,更开启了多党合作的新篇章——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六条规定”,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历史镜鉴。而李家庄作为中共中央统战部旧址,则是“五一口号”的发布地,这里曾汇聚雷洁琼、费孝通等民主人士,共同酝酿新政协会议,奠定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统战传统。在西柏坡纪念馆斑驳的电台前,在李家庄统战部旧址泛黄的会议记录中,统战干部得以触摸“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感悟“团结统一”的深层逻辑。

二、时代映照:“十五五”规划下的统战新使命
当前,“十五五”规划明确提出“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这一要求与西柏坡精神高度契合。规划中“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等目标,正是对西柏坡时期“依靠群众、团结统一”传统的时代延续。统战干部需将历史经验转化为现实能力:在乡村振兴中践行“赶考”精神,通过建立“民情反馈机制”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在产业升级中发扬“敢于斗争”品格,运用自我革命精神破除发展壁垒。李家庄的“和美乡村”建设实践表明,唯有将红色基因融入发展规划,才能实现“物质富裕与精神富有”的同步提升。
三、实践路径:红色教育赋能统战能力跃升
西柏坡党校构建的“理论教学+现场体验+互动研讨”体系,为统战干部提供了可复制的培训范式。在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前重温入党誓词,在军委作战室旧址前推演“小推车支前”场景,让历史细节成为触动心灵的钥匙。李家庄的“五一口号”情景模拟,则通过角色扮演还原多党合作初心,强化干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履职能力。结合“十五五”规划要求,可创新开设“现代化治理工作坊”,模拟产业升级、应急处突等实战场景,引导干部运用自我革命精神破解发展难题。柏里水乡的“驻村书记跟班学习”模式,更是将“依靠群众”的优良传统转化为“敲开群众心门”的实践本领。

四、未来展望:红色基因永续传承
站在“十五五”规划开局之年的历史节点,统战干部当以“赶考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将西柏坡精神转化为奋进动力。从重走“赶考路”的徒步体验,到“党内政治生活实训”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红色教育正在锤炼干部“政治三力”。李家庄的“统战文化名片”启示我们,唯有深挖历史资源,才能为新时代统一战线注入“凝心聚力”的源头活水。当清晨的阳光洒在“赶考”雕塑上,统战干部当以“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书写新的统战篇章。
(作者:陈老师)